幾年前,我接手處理一個轉換環境學習的孩子,應該在國內就開始了,長期以來這孩子有些心理障礙。 有一個來自教會的家庭接納了他,願意以家庭的關愛,讓家裡兩個年齡相近的孩子陪他走心理創傷療愈之路。 看了寄宿家庭的歡迎信,我非常感動,這孩子很幸運,他遇見了生命中的貴人。 為什麼要做「寄宿家庭」? 他們值得信賴嗎? 做為全球五大英語系國家之一,相對之下,紐西蘭擁有健康、乾淨、安全、友善的環境特質,優質寄宿家庭的比例也較高。 不過,在北半球暑假、寒假期間前來遊學的學生暴增,原本供應長期留學的寄宿家庭已經不足,這幾年關於寄宿家庭的抱怨略為增加,瞭解之後,一部分肇因于認知上的差異,有些則是對寄宿家庭存在不正確、不實際的期待所造成。 如果學校的經驗和資源不足,連寄宿家庭的二軍、三軍都派上用場了,當然會衍生出一些偏差。 事實上,在房價高漲的奧克蘭地區,現階段能找到一個安全友善、提供流利英語環境的寄宿家庭就已經不錯了。 願意扮演「寄宿家庭」的角色,主要動機之一當然是為了多一份家庭的收入。 多年來我接觸過眾多的洋人寄宿家庭,除了經濟上的考慮之外,有些家庭很享受接待不同國家年輕人所得到的樂趣,有些家庭藉此協助社區或孩子的學校推廣國際教育,有些獨居的老人希望有個聊天的伴,有的家庭期待自己的孩子有個年齡相近的學習夥伴,也有少數家庭盼望孩子能借機學點中文。 本文開場白故事中的家庭,他們更多了一份高貴的愛心。 新 西蘭教育部 NZQA 在本月份發佈 了 2016 年版本的 「 照護國際學生行業規範 ( The Code of Practice for Pastoral Care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)」,裡頭對於教育機構、寄宿家庭和留學業者都訂定了明確的遵守規則。 能正式擔任「寄宿家庭」,代表著被肯定和經過認證,他們不希望因為疏忽職責而被除名,基本上,優質學校或負責任的「國際學生部」所安排的寄宿家庭是可以信賴的。 展現包容、尊重與同理心,別把寄宿家庭當飯店! 華人孩子入住洋人寄宿家庭,由於文化背景、生活習慣、思維方式的差異,再加上語言隔閡,對雙方都是一種衝擊,這有賴於發揮尊重與同理心才能化解。 有經驗的寄宿家庭,通常在一段時間內還可以包容一些不和諧、不合理的現象,如果寄宿的孩子毫無調整的跡象,不愉快或衝突就發生了。 某些孩子有一種心態,我付了寄宿家庭錢,就應該可以如何如何。 曾經有一個短期遊學的孩子,初到幾天平均每天喝掉兩公升牛奶,把牛奶當開水喝。 有的孩子把在自己家裡的一些生活習慣帶來了,例如沒有隨手關燈的習慣、取用東西不放回定位、用甩門的方式關房門車門、......。 有的孩子從來不整理自己的房間、起床後沒有鋪床的習慣,錯把寄宿家庭當成飯店,家裡多了一個髒亂的死角,愛整潔的寄宿家庭當然覺得不舒服。 很多寄宿家庭常常抱怨下列事項:學生毫無節制地使用互聯網流量,主要用於下載電影或音樂;冬天時整晚使用電暖器( Heater ),本地人的習慣通常是睡覺前暖一下房間,臨上床前就關掉; 洗澡得洗上一個小時,耗用了供多人使用的熱水,而且,洗完澡之後不知道應該把潮濕的淋浴間刮理一下;非必要或未征得同意,使用寄宿家庭的電話座機撥打手機,產生了額外的電話費用。 更可怕的是,曾經有學生忘記關掉廚房的爐子開關而差點釀成火災。 華人孩子一到洋人寄宿家庭,通常第一眼就被看穿的就是「生活自理能力」,和同年紀的洋人小孩一比,高下立見。 早餐時烤好土司麵包、倒好牛奶、加上燕麥片,洋人青少年都得自己來,沒有人應該伺候你。 如果寄宿家庭提供了做午餐的三明治材料,除非寄宿家庭堅持為全家統一製作,否則就應該自己動手。 曾經有寄宿家庭抱怨,「叫起床」變成了Home爸、Home媽上班上學日每天的第一件苦差事,Home媽說,這孩子每晚狂玩電腦遊戲到半夜且不聽制止,怎能按時起床? 建議有意送孩子出國留學的父母,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,就從今天開始! 「 照護國際學生行業規範 」中稱呼寄宿家庭為 Homestay Family ,這裡是孩子在海外的「家」而不是宿舍或飯店,孩子應該先把自己當成這個家庭裡的一份子。 Home爸、Home媽也擔負著孩子的安全職責,因此,學生在外的行蹤、返家時間、計畫邀請朋友到家裡來、身體不適等等事情都必須告知寄宿家庭,這是對寄宿家庭必要的、基本的尊重。 寄宿家庭每一天的生活,多多少少都存在著孩子對以往生活的質疑或挑戰,初期的不適應是正常現象,父母和孩子都要調整心態,不要輕易地把「不適應」錯轉成「抱怨」。 所以,能夠正確體驗寄宿家庭的生活,則成長的契機盡在其中。 是否擁有快樂的寄宿家庭生活? 關鍵在於「溝通」。 是否有不稱職的寄宿家庭? 當然有! 也許學校做訪視的時候疏忽了,也許有些狀況改變了。 學生遇到問題時,先試著自己與寄宿家庭溝通。 切記,溝通時要理性且注意禮貌,千萬不要擺出一副興師問罪的架勢。 溝通無進展,再告知學校國際學生部的老師出面處理。 在抱怨寄宿家庭時務必要誠實,不要將問題誇大,一定要理性地說明事情經過和自己的看法、期待,才能得到最佳的協助。 擅長溝通的孩子較容易擁有快樂的寄宿家庭生活,與寄宿家庭像家人一般融洽相處,就不至於一回到家就把自己鎖在房間裡,這樣經常與寄宿家庭的家人溝通,英文的進步必然較快。 我常常告訴遊學或留學的孩子,不要擔心別人取笑你說錯了、說不好,臉皮越厚,英文的進步就越快。 很多家長或孩子在出國前就對 于「寄宿家庭」預設 了 一大堆限制條件,最常見的是:沒有貓狗寵物、雙親家庭、歐裔白人家庭、有同齡孩子、不吃牛肉、住在學校旁邊等等,甚至還有對 Home 爸、 Home 媽的職業做出特別要求的。 坦白說,很多想法都是一廂情願的幻想,單單一個「沒有貓狗寵物」條件,至少80%的優質寄宿家庭就無緣了,我曾經見過被學生以「完美」形容的單親和毛利裔寄宿家庭。 良好的 Social Skills (社交技能)是當今成功人物的必備特 質, 「溝通」是其中的至尊。 與寄宿家庭溝通良好,心情愉快了更可以提升學習情緒和生活品質。 多年來我始終關切留學生的心理素質,少不更事的孩子遠離父母家人,心情難免有跌宕起伏的時候;若打算讓孩子出國留學,從小就應該培養孩子「如何與自己溝通」,這種能力似乎更加強大、 更為重要,您認為呢? |
AuthorWrite something about yourself. No need to be fancy, just an overview. Archives
June 2017
Categories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