紐西蘭 中文先驅報《張老師談教育》專欄 2015年11月14日 星期六B1版
因為堅持,他破解了「費馬最後定理」 50多年前的某一天,有個10歲的男孩在沙灘上玩耍,無意中瞧見鄰居小孩帶來的數學童書,其中有一題是關於法國數學家費馬(Fermat)的「費馬最後定理(Fermat’s Last Theorem)」,這是費馬在300多年前的最後一個推論,它的內容是:X^n + Y^n = Z^n,如果n > 2,則X、Y、Z沒有正整數解。從此刻開始,沙灘上的小男孩立志要證明這個推論。 這個男孩就是Andrew Wiles,他從小學、中學、大學到研究所一路熱衷於數學研究,曾經在牛津大學研習過,獲得劍橋大學博士學位後於80年代轉往美國普林斯頓大學,當時普林斯頓的新進教師在職六年之後,獲得長期聘約之前必須先通過研究成果審核。Andrew Wiles獲得長聘後,好幾年的時間,他的研究成果一片空白,一般的研究幾乎都停擺,有些同事和學生抱怨這個懶惰傢伙真是摸魚摸到家了,其實,他早已回頭專心於研究如何證明「費馬最後定理」。 Andrew Wiles為什麼要低調、偷偷地繼續「費馬最後定理」的鑽研呢?二十多年的堅持,這個困擾數學家三百五十多年的問題似乎快要被破解了,除了研究助理Richard Taylor之外,幾乎沒有人知道他的研究進展,這是他的另一個堅持,因為擔心最後的關鍵時刻出現一個更厲害的高手,一下子就超越了自己。 Andrew Wiles和助理嚴謹地增修補正5年前轟動一時的論文,在1994年9月19日早上重新發表,困擾全世界數學家350多年的「費馬最後定理」終於揭開了神秘面紗。從當年沙灘男孩到普林斯頓數學教授的31年堅持,整個過程漫長、曲折、非凡、動人又富於戲劇性。這個震撼人心的時刻,上帝跟他開了一個玩笑,他的年齡恰好越過了「菲爾茲獎(Fields Medal)」受獎人不得超過40歲的上限。因為「諾貝爾獎」未設立數學獎項,「菲爾茲獎」就是數學界的桂冠而有「諾貝爾數學獎」之稱。 數學論文的發表變成了《紐約時報》頭版頭條,這可是史無前例的,Andrew Wiles被譽為當代最偉大的數學家。後來,「菲爾茲獎」委員會頒贈他一個至今唯一的「菲爾茲特別獎」。很多人說,他的人生路就是一條直線,彎都不必彎,頭都不用回,他就是為了破解「費馬最後定理」而生。因為堅持,終於成就了Andrew Wiles這樣一位數學大師。 堅持是一種態度、一種能力,是成敗之間的分水嶺 美國棒球史上最有名的球員之一Babe Ruth說:「你無法擊倒一個永不放棄的人。」20世紀的偉大拳擊手Muhammad Ali說:「在擂臺內或擂臺外,倒下並沒有錯,錯的是停留在地上。」已故的英國首相Winston Churchill說:「成功不是結局,失敗也不是災難,持續的勇氣才是最重要的。」一位社會改革者說:「平凡的智力加上非凡的堅持,所有的事情皆可達成。」一位勵志講師說:「百分之九十的失敗者實際上並非被擊倒,他們只是放棄。」 美國資深記者Paul Tough長期研究品格教育、成就落差、親子教養和貧窮等問題,他的文章散見於許多知名雜誌,也經常為《紐約時報》撰寫社論。他在2012年出版了《How Children Succeed(孩子如何成功)》,書中引述心理學家的研究,24種人格特質中,有七種人格特質最能夠預測孩子未來的「生活滿意度」和「高度成就」,它們是毅力、自我控制、熱忱、社會智慧、感激、樂觀、好奇心。 Paul Tough稱呼這七種特質為「品格力」,一個人要具備堅持到底的精神,顯然和其中的毅力、自我控制、熱忱、樂觀等四種品格力密切相關,區區專欄不足以逐一暢論,僅以樂觀一項做說明。 社會心理學家Albert Bandura指出,一個人面對困難與挑戰時,「堅持」的背後必有良好的「自我效能感(Self-efficacy)」來支撐,「自我效能感」是由能力、信心所組成,而能力、信心二者的交集正是樂觀品格的基石,因此,樂觀品格是促成「堅持力」的要素之一。 耐人尋味的是,預測孩子未來成就的七種「品格力」大部分和「堅持力」相關,這些品格力竟然沒有一個直指聰明或IQ。從許多成功人士、哲學家或心理學家的至理名言,我們洞見了「堅持」不但是一種態度、一種能力,它更是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的分水嶺。 培養強大的堅持力,孩子可以美夢成真 幾天前一對父子來訪,孩子剛剛念完大學一年級,在奧塔哥大學醫學預科的學業成績拔尖,加上UMAT考試99%之絕對優勢,已經確定了可以在醫學系或牙醫系二者中擇一就讀。眾多學生當中,為什麼這個孩子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? 移民來紐西蘭,孩子從Year 7讀起,6年多的時間,孩子主動參加輔導課,而且從不缺席。受限於英文是第二語言,Year 9就讀於Auckland Grammar School的C班,Year 11起進入A班並且持續到畢業。他明白語文的學習沒有捷徑,只能憑著努力再努力來迎頭趕上;有一位數理老師的英語口音稍重,他認為多聽幾堂課就完全無礙了。所有任課老師一致讚賞他的堅持與努力,最好的學習夥伴Alex也變成了牛津大學化學專業的新鮮人。 孩子的「堅持力」要從小、從日常生活中培養起,怎麼做呢?1.孩子專心于遊戲或讀書時不要去打擾他,2.鼓勵並陪同孩子一起戰勝困難,3.養成孩子做事有始有終、凡事不半途而廢的好習慣,4.支持孩子從事感興趣的、有益身心的課外活動和才藝學習,5.重視孩子的規律化生活和時間管理觀念;這些做法可以讓孩子在生活的潛移默化中把「堅持力」自然而然地建立起來。請注意!拒絕讓孩子面對困難、逆境或挫折,或者是寵溺、凡事代勞等等,這些都是培養「堅持力」的大敵。 兩個男孩的「醫學人生」和「牛津人」美夢成真,他們憑著「堅持力」把原來的「第二語言」英文提升到「第一語言」的水準,更見證了「堅持的力量大於聰明的力量」。 「英文好」只是起步,「批判性思考能力」才是關鍵! 紐西蘭 中文先驅報《張老師談教育》專欄 2015年11月21日 星期六B1版 學霸只能寫出平凡的「課堂作文」,為什麼? 由於工作上的需要,我和多位元中學英文老師或申請大學的論文指導顧問經常接觸,「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」通常是我們的主要話題。很多在學校裡英文成績優秀或SAT高分學生,寫出的「美國大學申請Essay」竟然只是平凡的課堂作文,有些甚至可能讓招生官瞄一眼就會被扔進「拒錄」的材料堆裡。為什麼?問題出在生活經驗、心態或思考能力。 美國大學共同申請表中有這樣一道Essay選題:「描述你經歷過的失敗經驗,這件事如何影響你、你從中學到了什麼?」很多紐西蘭孩子的成長過程一路平順,總想不出什麼值得一提的失敗故事。有個孩子堅持寫一次被蜘蛛嚇著的經驗,他堅持「懼怕蜘蛛」是一種失敗(Failure)經驗,甚至質疑顧問為什麼無法認同這個故事。 許多美國大學的申請表中都有這個問題:「為何選擇我們的學校?」有些學生說,我的學長就讀于這所學校,學長說很不錯。也有很多學生回答,因為這是一所排名很靠前的名校。曾經有一位哥倫比亞大學的招生官指出,每一次他看到:「離哥倫比亞大學不遠的地方就是紐約中央公園和大都會博物館,……。」嗯!這學生不是為了「哥倫比亞大學」才來這裡,不用再看下去了。 「為什麼要來英國念國際關係專業?」一位持中國護照的紐西蘭PR學生在申請檔的「個人自述」中回答:「我在中國念小學的時候,歷史老師告訴我,英國侵略中國,……。」來自英國的升學顧問覺得困惑,這孩子到底想不想去英國讀書?顧問建議刪掉這一段,孩子卻認為這樣的回答與眾不同,一定有招生官因為這個答案而特別欣賞他,顧問回答:「是的,一定有!不過,可能不多。」 有一個學生在美國大學的申請Essay中描述自己親身體驗的多次種族歧視故事,最近一次是班上同學對一位非洲裔同學說:「滾回非洲去!」他挺身而出和這位出言不遜的同學論戰一場。「正義感」並未使他贏得招生官的青睞,十多所大學的申請結果全軍覆沒。本來「種族歧視」就是一個富爭議性的危險議題,招生官或許認為作者太矯情了,更糟的是,閱讀者可能懷疑是否你自己有問題,為什麼你總是碰上這種惱人的事情? 孩子的英文已經是第一語言,平常喜歡閱讀,一般的英文寫作流暢,詞彙量大,學校老師也認為孩子的英文成績很好,家長朋友或許以為不用擔心了,其實,關鍵時刻才能見真章。學霸只能寫出平凡的「課堂作文」,因為,他的「批判性思考能力」不佳。 何謂「批判性思考」?如何培養這種能力? 批判性思考的英文是Critical Thinking,它是一種涉及批判、分析、評估的思辨活動,進行的時候必須充分運用大腦的運作,其過程包括集中注意力、將事物分門別類、篩選和判斷等。 英國學者Stella Cottrell在《Critical Thinking Skills》一書中說,「批判性思考」要談論的是一套方法,藉此循著特定的步驟去檢視各項證據。經過有系統的分析,多疑的人更有理由信任眼前的結果,容易相信的人則學到「合理懷疑」的必要性。因此,Stella Cottrell反對在學習「批判性思考」的過程中刻意強調一個人的天性或個性。「批判性思考」過程講究的是「方法」,既然有方法,批判性思考的技巧就可以因為練習、培養而增進。 基本上,批判性思考就是一個論證(Argument)、講理(Reasoning)的過程,如何培養批判性思考能力呢?可以從幾種技巧和態度的練習開始做起:第一,具備相關事情的基本知識;第二,練習歸類、選擇、區分、比較、對比等技巧;第三,分析瞭解自己持這種觀點的理由;第四,以同理心客觀分析他人的觀點;第五,練習重建或修正自己的觀點;第六,做好情緒管理,因為憤怒、焦躁、憂慮或悲傷等情緒容易導致誤判。 研究「批判性思考」成就非凡的Stella Cottrell提醒我們,有幾個因素是建構「批判性思考能力」的障礙,它們是:1.誤解批評的真義且專挑缺點;2.高估自己的理論能力;3.缺乏方法、策略或練習;4.迷信盲從專家而不敢、不願批評;5.強烈的情感訴求,因此而影響思路或降低推理、證據的說服力;6.誤把資訊當成瞭解;7.預先存在抗拒心理;8.不夠注意細節而影響判斷的精確性。 美國學者Ennis指出,「質疑」和「理性思考」兩種能力是構成「批判性思考能力」的基礎。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不乏思辨機會,父母應該運用上述Stella Cottrell提出的六種技巧、八項提醒,以積累孩子的「批判性思考能力」。此外,時下流行的辦論、模擬聯合國、青年國會等課外活動,更可以積極培養學生分析議題、求同存異、談判磨合、解決衝突的能力,這些都是「批判性思考能力」的體現。 如果您以為孩子長大了就自然而然擁有這種能力,請記住這句話:使人成長的不是時間,是用心,是投入,是痛苦試煉後的反思。 語文素養,孩子未來競爭力的關鍵! 人間從來不缺風花雪月的優美文學,煽情而觸動人心的文章俯拾皆是,這些往往是初階的「語文素養」而已。多年來關注中國高考作文、美國SAT、紐澳醫學院UMAT考試,我發覺,中國高考作文分數代表的是語文應試能力,更多呈現的是考生的文學水準而非議論水準;顯然,SAT、UMAT或美國大學的申請Essay寫作偏向于考核學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,這是東西方教育的本質差異之一。 美國從2016年開始實施的新版SAT考試,Essay Writing考試時間50分鐘,比舊版的25分鐘寫作難度大為提高,考生必須先閱讀一篇文章,然後以4頁的篇幅分析文章,指出作者如何提出論點、論證的邏輯如何、說服讀者之技巧,考生的寫作和思考能力被要求提升到「評論者」的高度。 美國的語文專家指出,具有88年歷史的SAT考試再度改革,它宣示的指標意義是:「批判性思考能力」是美國大學對學生語文素養要求的重中之重。我的認知是,不論孩子將來從事于哪一種專業,閱讀能力、表達能力、寫作能力、批判性思考能力所組建的「語文素養」是競爭力的關鍵。 尊敬的家長朋友:您好! 「美國大學申請」是一項非常繁瑣的系統工程,尤其以本科的學士課程部份為最,絕非考SAT、選定學校、提交申請表和所需檔的「表面功夫」即可得到圓滿結果,其中仍有許多屬於教育規劃、觀念認知、技術性層面的實質問題必須考慮。張老師多次走訪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深圳和臺北的留學顧問,遍覽坊間數十種「美國大學申請指導」書籍,發覺只有真正瞭解美國教育現況、具有「申請實務經驗」的專家,才能避免對申請人造成誤導,才能讓申請人得到最好的成果。 張老師的大學同學Jennifer旅居美國三十多年,她是史丹福大學分子生物學碩士,先生是史丹福大學PhD,三個孩子都曾經被多所常春藤名校同時錄取,最後分別就讀康乃爾大學、哥倫比亞大學、史丹福大學。一家五個人成功的申請經驗,以申請人為優先考慮的教育理念,使她成為最具實力、全方位的「美國大學申請專家」(本科生&研究生)。請注意!Jennifer是升學顧問,她不是留學仲介。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臺北的多家留學公司一直在爭取她,感謝Jennifer!還是「老同學」的面子大,她已經加入了「張老師留學美國、英國顧問團隊」! 通過2012年的輔導,Jennifer發覺紐西蘭家長和孩子的「名校情結」很深,對「選校選專業」存在著誤解和誤判,有些孩子的申請準備「起步太晚」,有些孩子對於Essay的選題、寫作技巧非常生疏,有些孩子對於「獎學金申請」不知所措,……。「成績欠佳」的申請者怎麼辦?如何「量身打造」進入最適合的學校?如何提前幾年為「留學美國」作準備?Jennifer認為,紐西蘭的孩子如果能獲得更多專業的協助,表現還可以更加亮麗。 「張老師留學美國、英國顧問團隊」的服務專案涵蓋美國和英國的中學、大學本科、研究生之入學申請,細項內容包括綜合諮詢、準備階段規劃、選校選系、論文寫作、推薦信之準備、申請表之完善等等。Jennifer除了隨同張老師的「2014年美國頂尖大學名校訪問團」參訪大學之外,這幾個月更抽空拜訪了多所大學的招生辦公室,她也有幾位侄兒甥女輩正擔任常春藤或其它美國大學的招生官。具有這樣的資歷和專業、如此強大的智囊團,Jennifer是一位值得您信賴的顧問! 2012年至2014年由張老師和Jennifer聯手的申請輔導,成果耀眼,紐西蘭的孩子獲得哈佛、芝加哥、賓州、杜克、康奈爾、達特茅斯、JH、萊斯、UC柏克萊、UCLA、密西根、紐約等大學名校的錄取,見證了唯有專業、經驗和認真的態度才能創造好成績和好口碑。紐西蘭是前進美國英國名校的最佳跳板,果然名不虛傳! 感謝您多年來對本中心的支持和關注!讓我們一起努力,陪著孩子們追求卓越。 敬祝 闔府健康快樂! StudyPRO國際教育顧問中心 敬上 |
AuthorWrite something about yourself. No need to be fancy, just an overview. Archives
June 2017
Categories |